大模型备案指南

大模型备案指南

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AI技术创新与安全可控并重”,大模型备案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落地的重要门槛。

大模型备案是指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进行的上线备案。

大模型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大模型

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s)通常是指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一般大模型备案指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语言模型)上线备案,由当地网信办层层提交到国家网信办。

大模型备案 vs 大模型登记

项目大模型备案大模型登记
适用对象自主研发大模型的企业调用已备案大模型API的企业
审批层级国家网信办省级网信办
安全评估必须提交不需要提交
审核周期6-12个月相对较短
技术测试深度技术评估主要是应用层面评估
备案难度较高相对较低

备案目的与意义

事前风险管控

大模型备案更侧重于事前风险管控,确保AI大模型在正式投入市场前已满足国家安全标准及合规要求,有效预防潜在危害,如误导用户或传播非法信息,从而构建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生态。

核心目标

  • 国家安全保障:防范AI技术被恶意利用
  • 内容安全控制:确保生成内容符合法律法规
  • 用户权益保护:避免AI误导或欺骗用户
  • 技术发展引导:促进AI技术健康发展
  • 市场秩序维护: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适用范围

需要备案的服务类型

1. 大型语言模型

  • 通用对话模型:如GPT类、文心一言、ChatGLM等
  • 专业对话模型:如法律咨询、医疗问答、教育辅导等
  • 多轮对话系统:支持上下文理解的对话服务

2. 多模态大模型

  • 文本+图像:如图文生成、图像理解等
  • 文本+音频:如语音合成、音频生成等
  • 文本+视频:如视频生成、视频理解等
  • 综合多模态:支持多种输入输出的模型

3. 专业领域大模型

  • 代码生成:如GitHub Copilot、CodeGeeX等
  • 创意写作:如小说生成、诗歌创作等
  • 学术研究:如论文写作、文献综述等
  • 商业应用:如营销文案、商业分析等

舆论属性判断标准

具有以下特征的服务需要进行备案:

  • 能够生成新闻资讯内容
  • 可能影响公众舆论导向
  • 具有社会动员能力
  •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详细备案流程

六步完整流程

第1步:向省级网信部门报备

  • 联系所在省份网信办
  • 获取《上线备案申请表》
  • 了解当地具体要求和政策
  • 确认备案时间安排

第2步:企业内部材料准备

  • 根据申请表和评估要点准备材料
  • 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内部评估
  • 准备安全评估报告
  • 整理企业和产品相关文档

第3步:企业内部安全评估

  • 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
  • 编写详细的评估报告
  • 准备测试账号和API接口
  • 完善内容审核机制

第4步:提交省级网信部门审核

  • 提交完整的备案材料
  • 提供测试账号和接口文档
  • 配合进行技术测试和验证
  • 响应审核部门的问题和要求

第5步:省级审核和技术测试

  • 材料审核:省级网信部门审核备案材料
  • 技术测试:进行安全技术测试评估
  • 审核结果
    • 通过:上报国家网信部门
    • 未通过:修改材料或调整模型能力后重新提审

第6步:国家网信部门终审

  • 材料复审:国家网信部门重新审核材料
  • 技术评审:进行更严格的技术评估
  • 最终结果
    • 通过:下发正式备案号
    • 未通过:需重新进行整个备案流程

备案材料详单

信息采集类材料

1. 基本情况

  • 企业营业执照和法人信息
  • 企业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
  • 技术团队和研发能力介绍
  • 联系方式和责任人信息

2. 功能服务

  • 模型功能详细描述
  • 服务场景和应用领域
  • 目标用户群体分析
  • 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

3. 算法机理

  • 模型架构和技术路线
  • 训练方法和优化策略
  • 模型参数规模和性能指标
  • 核心技术特点和创新点

4. 训练数据

  • 数据来源和获取方式
  • 数据规模和质量控制
  • 数据处理和清洗流程
  •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5. 内容审核

  • 内容审核机制和流程
  • 违规内容识别和处理
  • 人工审核和自动审核结合
  • 用户举报和反馈处理

6. 技术接口

  • API接口设计和文档
  • 服务调用方式和限制
  • 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
  • 监控日志和审计功能

重点材料类

1. 上线备案表

  • 按照官方标准格式填写
  • 确保所有信息准确完整
  • 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 安全评估报告(大模型登记不需要)

  • 委托第三方评估: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
  • 企业自主评估:内部技术团队完成评估
  • 评估内容包括
    • 技术安全风险分析
    • 内容安全风险评估
    • 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 用户隐私保护机制

3. 模型服务协议

  • 用户服务协议和使用条款
  • 服务范围和功能限制
  • 用户责任和义务说明
  • 服务中断和变更条款

4. 隐私保护政策

  • 数据收集和使用政策
  • 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 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
  • 用户权利和申诉途径

5. 语料标注规则

  • 训练数据标注标准和规范
  • 质量控制和验收流程
  • 标注人员培训和管理
  • 标注质量评估方法

6. 安全测试材料

  • 拦截关键词列表和规则
  • 边界情况测试用例
  • 安全评估测试题库
  • 风险场景测试报告

对外接口类

1. API接口文档

  • 完整的接口说明文档
  • 调用示例和参数说明
  • 错误码和异常处理
  • 性能指标和限制说明

2. 测试账号(含审核策略)

  • 完整功能的测试账号
  • 包含所有安全审核机制
  • 展示正常用户使用体验

3. 测试账号(不含审核策略)

  • 用于技术能力评估
  • 展示模型原始生成能力
  • 便于审核部门进行技术测试

备案时间规划

整体时间安排

  • 正常情况:6-12个月
  • 包含修改:可能延长至18个月
  • 特殊情况:可能通过特殊通道加速

各阶段详细用时

材料准备阶段(2-3个月)

  • 内部材料整理:1个月
  • 安全评估报告:1-2个月
  • 技术接口准备:0.5个月

省级审核阶段(2-4个月)

  • 材料初审:1个月
  • 技术测试:1-2个月
  • 问题反馈和修改:0-1个月

国家审批阶段(2-5个月)

  • 材料复审:1-2个月
  • 技术评审:1-2个月
  • 最终审批:1个月

备案公示制度

备案号管理

经审核合格后,国家网信部门将:

  • 备案大模型:授予正式备案号
  • 登记大模型:授予上线编号
  • 官网公示: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 定期更新:定期更新公示信息

企业公示义务

企业必须在以下位置标明备案信息:

  • 官方网站显著位置
  • 移动应用程序启动页面
  • 服务使用界面
  • 相关宣传材料

常见问题解答

Q1:什么情况下需要大模型备案?

A: 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且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企业需要备案。

Q2:大模型备案和算法备案的关系是什么?

A: 大模型备案通过后,还需要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相关手续。

Q3:调用第三方API是否需要备案?

A: 如果通过API调用已备案大模型能力,面向公众提供服务,需要进行大模型登记(不是备案)。

Q4:备案失败后多久可以重新申请?

A: 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但建议根据审核意见充分整改后再次申请,避免重复失败。

Q5:备案期间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吗?

A: 原则上不可以对外正式提供服务,但有些地区可能允许小范围内测。

注意事项

重要提醒

  1. 提前规划:备案周期很长,需要提前6-12个月开始准备
  2. 材料完整:确保所有材料真实、完整、符合规范要求
  3. 技术准备:准备好稳定可靠的测试环境和接口
  4. 安全合规:模型必须严格符合相关安全和伦理要求
  5. 持续维护:备案通过后仍需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6. 专业指导:建议寻求专业的法律和技术咨询服务

成功要素

  • 充分的前期准备
  • 完善的技术方案
  • 严格的安全控制
  • 专业的团队支持
  • 持续的政策跟踪

相关资源


重要声明:大模型备案是国家对AI技术发展的重要监管措施,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规经营。

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大模型备案希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或需要专业的备案相关资料,欢迎联系我们:

📧 邮箱hi@aibeian.com
🌐 网站https://aibeian.com

我们专注于大模型备案政策研究和信息分享,为企业提供合规参考资料。